“小家园”汇聚“大梦想”
发表时间:2020年12月22日来源:未知
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红十字会结合区位优势和人文底蕴,构建了融合“一湖(芙蓉湖)、一楼(党建红楼)、两廊(红韵长廊、童心绘长廊)、三站(博爱超市站、会员服务站、健康加油站)”的芙蓉社区“博爱家园”,为区红十字会参与基层治理、服务民生、推进核心业务、传播人道精神提供集中展示的平台。
让“红色基因”温暖社区
芙蓉社区“博爱家园”成立以来,融合芙蓉、双菱、人民和新凯苑社区的片区资源,创新性地推出片区博爱家园建设模式,建设了“会员之家”“红十字养老服务基地”“公益服务爱晚亭”等红十字服务阵地,将“红色基因”充分植入社区建设中。同时,不断壮大红十字队伍,发展红十字会员320名、红十字志愿者81名,成立12支红十字服务队,年均开展活动22场次,服务居民3000余人次,成为社区治理的一支生力军。
立足“未来社区”发展蓝图,芙蓉社区“博爱家园”以“未来健康、未来邻里”为切入口,将“数字基因”融入志愿服务体系。推广“红十字救在身边”APP,一旦有需要,系统能自动将求救电话和短信发送至辖区2公里内红十字救护员手机并显示最近AED所在位置,提升院前急救时效性;创建“杭红在线”捐赠平台,辖区爱心企业可以一键完成捐赠流程,实现人道服务供给两侧精准匹配,切实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红十字智慧一体机”,居民可以便捷参与红十字公益活动。
根植城市社区,芙蓉社区“博爱家园”具备天然的联动优势,能够横向连接物业资源,纵向打通社区红十字服务力量。在“金牌管家大物业”APP中嵌入“博爱家园”服务版块,推动物业人员全员取得红十字救护员证书,成功处置13起小区突发意外伤害事件。在社区的“暖心岗亭”,红十字救护包成为标准配置;在社区组织的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现场,物业工作人员活跃参与其中。今年8月10日,“金牌管家”工作人员杜长林运用心肺复苏术成功挽救一名轻生女孩的生命,获居民点赞,“‘会急救的物业’让居民更安心”。
“博爱家园”落地,让更多人有机会讲出他们的“红十字故事”。2017年,街道居民刘苹因病逝世,捐献了遗体和角膜;辖区单位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听觉言语康复教师潘克勤两度为韩国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浙江省、杭州市首位女性二次捐献和首位跨国二次捐献的志愿者,还有应急救护“金牌讲师”陈海调、“献血达人”杨仁杰……一个又一个感人的“红十字故事”为社区增添不少温情。
在芙蓉社区“博爱家园”每一处,都能感受红十字文化的独特韵味。红韵长廊、微心愿墙、童心画廊、《团圆》雕塑,爱心书画、景泰蓝手工、微型风筝、衍纸剪纸、印章等文艺产品,为社区和红十字事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文化软实力”支撑。其中,小品《一封家书》真实再现援鄂红十字会员在新冠疫情期间思念亲人的场景,通过展现普通百姓对家人的“小爱”,传递对党和国家的“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