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业务

捐献者的朋友圈

发表时间:2021年11月15日来源:新闻

捐献者的朋友圈

镇江国土系统第一例

2017年4月18日,镇江志愿者韦一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一名10岁的重型再障患儿。

70后的韦一,是市国土局区分局的一名科长。2012年,他参加了由区文明办、团区委、区红十字会联合开展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血样采集活动并在活动现场留下8毫升血样,成为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今年2月份得知自己初步配型成功的消息非常高兴,并签署了捐献同意书。3月份得知高分辨配型成功后,韦一开始锻炼身体。一个月来,他每天晚上都会跑步1小时,成功瘦身3公斤,尽可能给对方提供高质量的造血干细胞。

韦一捐献的背后也有家人、同事的支持。起初,韦一的家人也有过顾虑。他们觉得捐髓听起来很吓人,怕对身体有伤害,经过已捐献者的现身说法,他们渐渐消除了顾虑,把担心转为支持,夫人全程陪伴韦一捐献。捐献过程中,韦一状态一直很好,没有出现手麻脚麻等缺钙症状。韦一是镇江国土系统第一例,一位同事也观摩了全程捐献,把他捐献过程发送到微信朋友圈中,同事们夸奖着“英雄壮举”“感到科长头上有光环”满满的正能量。

一家三人报名捐献造血干细胞

18日上午,江苏另一位志愿者李岗在苏大附院捐献造血干细胞,经过3个小时的采集,他为上海一位患者成功捐献出约220毫升含有造血干细胞的混悬液。

现年36岁的李岗就职于吴江一银行。2012年3月7日,他在参加单位组织的献血活动时留取了血样,从而加入了中华骨髓库。2016年11月1日,李岗与一名骨髓增生综合征患者初配成功,得知此消息后,他毅然决定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为患者家庭送去希望。李岗父亲李玉桂介绍,李岗的亲友都十分支持捐髓事业,李岗的侄子和二舅目前也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捐髓救人是一件善事,我们一开始就十分赞成他这么做,同时也为他感到自豪。”李玉桂说。

动员剂注射期间,李岗每天正常户外散步,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后,感觉身体状况良好,当天下午就乘车回家。

同一医院的第二位捐献者

4月19日,镇江志愿者董惠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为一位遗传性疾病的幼儿捐献造血干细胞。

出生于1986年的董惠,是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一名护士。工作中,她无微不至地照看患者的衣食住行,包容着各种荒诞怪异的言行,用自己的爱心和责任感守护精神疾病患者飘摇的心灵家园。身为护士,在每天的护理工作中,董惠更能了解到患者无法言明的痛苦,“只要能帮助他们,我一定竭尽全力”。

2011年1月,她的同事副主任医师张长春在南京为西安一位少年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在医院产生了一定的反响。同年3月,她报名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去年11月的一天,正在上班的董惠接到镇江市红十字会的电话,获知自己初步配型成功的消息。“高兴!”她形容当时的心情说:“那一刻我无法表达那种幸运感。”在被问到是否愿意捐献时,她当场确认同意。2017年春节前,她在镇江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陪同下进行了高分辨配型检测,结果配型成功。因为对捐髓过程和方式不太了解,董惠的父母出于对爱女的担心,起初对她要捐髓的做法强烈反对。后来在同为捐献志愿者的表姐以及身为医生的老公的共同“游说”下,二老最终松口赞同。

同一街道出了三个捐献者

董惠捐献的同时,无锡的俞敏芳和她在同一个房间捐献造血干细胞,虽然年龄相差10岁,但完全没有隔阂,有说有笑一起为同一家医院的患儿捐献。8点30分开始,到12点两人先后完成了捐献。

今年40岁的俞敏芳,是无锡蠡园街道一名优秀社区卫计干部,也是一个热心公益、乐于奉献的志愿达人。1998年,尚在学生时代的她,就已经看过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宣传,2005年报名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不仅如此,2005年开始,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俞敏芳还经常无偿献血,其中献过多次血小板。2016年4月,俞敏芳接到无锡红会电话,与一名身患重病的3岁小男孩配型成功。得知这一消息后,俞敏芳激动万分,义无返顾地要求捐献。与她同年报名的同事孙艳早在2009年已成功捐献,同一街道的刑晓鹤也在今年1月份捐献成功,她一直盼望着自己也有这么一天,5月份做完高分后一直等待患儿家属的决定,直到2017年1月份才发来了体检通知,3月底确定捐献日期,19日总算圆了这个救人的梦。

至今,中华骨髓库江苏省分库有570位志愿者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随着捐献人数的增多,同事、亲戚、朋友等身边人的影响日益显得重要,他们互相交流,对详细了解捐献过程、消除捐献顾虑有着重要作用。

捐献者的朋友圈

2021-11-15    来源:新闻

捐献者的朋友圈

镇江国土系统第一例

2017年4月18日,镇江志愿者韦一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一名10岁的重型再障患儿。

70后的韦一,是市国土局区分局的一名科长。2012年,他参加了由区文明办、团区委、区红十字会联合开展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血样采集活动并在活动现场留下8毫升血样,成为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今年2月份得知自己初步配型成功的消息非常高兴,并签署了捐献同意书。3月份得知高分辨配型成功后,韦一开始锻炼身体。一个月来,他每天晚上都会跑步1小时,成功瘦身3公斤,尽可能给对方提供高质量的造血干细胞。

韦一捐献的背后也有家人、同事的支持。起初,韦一的家人也有过顾虑。他们觉得捐髓听起来很吓人,怕对身体有伤害,经过已捐献者的现身说法,他们渐渐消除了顾虑,把担心转为支持,夫人全程陪伴韦一捐献。捐献过程中,韦一状态一直很好,没有出现手麻脚麻等缺钙症状。韦一是镇江国土系统第一例,一位同事也观摩了全程捐献,把他捐献过程发送到微信朋友圈中,同事们夸奖着“英雄壮举”“感到科长头上有光环”满满的正能量。

一家三人报名捐献造血干细胞

18日上午,江苏另一位志愿者李岗在苏大附院捐献造血干细胞,经过3个小时的采集,他为上海一位患者成功捐献出约220毫升含有造血干细胞的混悬液。

现年36岁的李岗就职于吴江一银行。2012年3月7日,他在参加单位组织的献血活动时留取了血样,从而加入了中华骨髓库。2016年11月1日,李岗与一名骨髓增生综合征患者初配成功,得知此消息后,他毅然决定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为患者家庭送去希望。李岗父亲李玉桂介绍,李岗的亲友都十分支持捐髓事业,李岗的侄子和二舅目前也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捐髓救人是一件善事,我们一开始就十分赞成他这么做,同时也为他感到自豪。”李玉桂说。

动员剂注射期间,李岗每天正常户外散步,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后,感觉身体状况良好,当天下午就乘车回家。

同一医院的第二位捐献者

4月19日,镇江志愿者董惠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为一位遗传性疾病的幼儿捐献造血干细胞。

出生于1986年的董惠,是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一名护士。工作中,她无微不至地照看患者的衣食住行,包容着各种荒诞怪异的言行,用自己的爱心和责任感守护精神疾病患者飘摇的心灵家园。身为护士,在每天的护理工作中,董惠更能了解到患者无法言明的痛苦,“只要能帮助他们,我一定竭尽全力”。

2011年1月,她的同事副主任医师张长春在南京为西安一位少年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在医院产生了一定的反响。同年3月,她报名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去年11月的一天,正在上班的董惠接到镇江市红十字会的电话,获知自己初步配型成功的消息。“高兴!”她形容当时的心情说:“那一刻我无法表达那种幸运感。”在被问到是否愿意捐献时,她当场确认同意。2017年春节前,她在镇江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陪同下进行了高分辨配型检测,结果配型成功。因为对捐髓过程和方式不太了解,董惠的父母出于对爱女的担心,起初对她要捐髓的做法强烈反对。后来在同为捐献志愿者的表姐以及身为医生的老公的共同“游说”下,二老最终松口赞同。

同一街道出了三个捐献者

董惠捐献的同时,无锡的俞敏芳和她在同一个房间捐献造血干细胞,虽然年龄相差10岁,但完全没有隔阂,有说有笑一起为同一家医院的患儿捐献。8点30分开始,到12点两人先后完成了捐献。

今年40岁的俞敏芳,是无锡蠡园街道一名优秀社区卫计干部,也是一个热心公益、乐于奉献的志愿达人。1998年,尚在学生时代的她,就已经看过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宣传,2005年报名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不仅如此,2005年开始,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俞敏芳还经常无偿献血,其中献过多次血小板。2016年4月,俞敏芳接到无锡红会电话,与一名身患重病的3岁小男孩配型成功。得知这一消息后,俞敏芳激动万分,义无返顾地要求捐献。与她同年报名的同事孙艳早在2009年已成功捐献,同一街道的刑晓鹤也在今年1月份捐献成功,她一直盼望着自己也有这么一天,5月份做完高分后一直等待患儿家属的决定,直到2017年1月份才发来了体检通知,3月底确定捐献日期,19日总算圆了这个救人的梦。

至今,中华骨髓库江苏省分库有570位志愿者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随着捐献人数的增多,同事、亲戚、朋友等身边人的影响日益显得重要,他们互相交流,对详细了解捐献过程、消除捐献顾虑有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