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以应急救护为抓手,助力景区筑牢安全屏障
发表时间:2022年10月24日来源:连云港市红十字会
2019年4月,省红会与省文旅厅印发《关于在全省5A级景区开展红十字救护站建设和红十字救护员培训工作的通知》,连云港市红十字会坚持以高标准抓好5A级景区红十字救护站建设带动全市4A级景区红十字救护站建设的全覆盖的工作思路,当年9月底,在5A级景区建成了红十字救护站,到2020年底,全市所有4A级以上景区全部建成红十字救护站。
借力推进建设全覆盖。接到建设景区救护站的通知后,会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考虑到我市只有一个花果山景区是5A级、其他10个是4A级景区的实际,决定先在花果山景区高标准建成红十字救护站,然后在全市所有4A级景区进行推广。会领导主动协调市文广旅游局和景区管委会,研究讨论在花果山景区建设红十字救护站和救护员培训事宜,主要领导带队多次到景区协调、调研,指定专人负责与景区联系对接,会同景区筹集资金、指导景区做好救护站建设和救护员培训工作。花果山景区红十字救护站建成后,会主要领导及时向分管红会工作的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和联系红会工作的副市长进行汇报,主动邀请他们到现场调研指导救护站工作。为进一步推动全市景区救护站建设,我会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把在4A级景区建设救护站作为当年的主要工作进行部署,并协调市政府相关部门,把在4A级景区建立救护站列入市政府2020年50件民生实事,建设工作得到有效推进。2020年,会领导班子采取逐个调研的方式,深入每一个4A级景区,现场解决建设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各县区红会主动协调县区分管领导、文广旅游局以及景区负责人赴花果山景区救护站参观学习,借鉴经验,景区救护站全覆盖工作进展顺利。
助力打造设施相适应。我市景区救护站建设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务求实效”原则,采取向上级红会申请、市红会本级支援和各地自筹资金的方式,建设中重点围绕与景区类型、建筑风格、旅游者承载量等相适应。花果山景区在建设红十字救护站时,结合实际在游客中心医疗室旁边扩建了一间25㎡的房间,使业务用房面积达到40多㎡,做到符合规范。我会为花果山景区救护站站配备了AED、便携式心电图仪、折叠轮椅、铁皮柜等60余件(套、个)医疗器械以及办公用品和救援设备等,在显要位置制作了标识明显、功能准确的应急救护知识图片,使功能区域不但能满足紧急救护与简单医疗的要求,还展现和宣传了红十字会。我会还为全市每个4A级景区救护站配备了急救箱、轮椅、担架等救护器材和设备,指导各景区制作了名称统一、标识明显的标识牌,形成功能准确、布局合理、符合救护工作需要,确保关键时刻能及时为游客提供应急救护服务。自2019年以来,共为4A级景区救护站发放20.6万元的手部消毒液、空气消毒液、口罩、橡胶手套等。各县区也协助辖区4A级景区红十字救护站添置了约30万元的AED等急救设备和器材。
全力开展培训有保障。我会与花果山景区积极协商,制定详细的培训方案,每年分三批次对景区工作人员、服务人员和救援队等进行应急救护技能知识培训及复训工作,对培训并考核合格人员颁发《中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员》证书。仅花果山景区自2019年成立红十字救护站以来,救助受伤游客1397人次(2019年212人次,2020年545人次,2021年游客575人次,2022年65人次),景区相关人员和救援队员在救助受伤游客过程中,救护技能得到了实践检验,深受游客好评。各县区红会主动协调各4A级景区救护站,为他们免费培训救护员167人次,救护员共救助受伤游客62人次。
竭力志愿服务助发展。我会每年在“五·一”、“十·一”期间,都要组织10余名红十字志愿者到花果山景区救护站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不辞辛苦,在游客中心协助景区做好疫情防控查验工作、为游客免费测量血压和血糖、向游客发放急救知识宣传折页、讲解紧急救护和红十字知识,以及帮助景区打扫环境、维护秩序。志愿者们在景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多次被在新华网、江苏文明网刊发并被多家网络媒体转发。今年疫情期间及后期,景区救护站联合市红十字救援队对景区各个区域进行全方位的消杀,得到市县领导、景区游客的肯定。
自花果山景区建立红十字救护站以来,开展志愿服务和救护站工作情况先后在新华网、总会网站、江苏文明网、江苏慈善、省红会网站等被报道30余次。花果山景区红十字救护站的投入使用,不但为服务我市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优质保障,还为我市“高质发展、后发先至”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在收获了游客和驻地老百姓的赞誉的同时,也得到了省红会和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