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清江浦区红十字会 最美志愿者杨森
发表时间:2022年11月14日来源:清江浦区红十字会
清江浦区红十字会 最美志愿者杨森
一名普通医务工作者,江苏省清浦中学一名普通的校医;先后获得江苏省“最美救护员”“国家红十字总会五星级志愿者”“感动清江浦十大人物”“江苏好人”、2016-2017年度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二星奖、2018年省政府“十大主要任务百项重点工作——公益性应急救护百万培训项目”中评为成绩突出个人、2018年9月被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共青团江苏省委等省十二个部门联合表彰为“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2021年被中国红十字总会表彰为“全国红十字服务先进典型”、2022年获得江苏省无偿献血奉献奖等众多荣誉称号,他就是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清浦中学校医、清江浦区红十字会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队长杨森。
在工作中杨森一丝不苟,踏实工作,按照国家600:1的校医配备要求,清浦中学应该配备9-10名校医才能满足学校卫生工作的需要,然而杨森一个人承担了6000人的医疗保健任务,每天从上班开始就忙个不停,加班加点是常态,创造性地建立了师生健康档案库,对健康有问题的人员开展随访和健康咨询服务,常常是头顶着星辰上班,脚踏着月色下班,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不像学校申请一分加班费。
从2009年至今,杨森利用业余时间一直致力于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有十万人受过他的培训,足迹遍布全市多个县区,被评为“最美救护员”。他用全部心血和汗水浇铸着那平凡而伟大的事业,在他看来,“减轻伤残,挽救生命,尽量避免家庭悲剧的发生”,是他不遗余力坚持这项事业初衷和动力之源。
应急救护 挽救生命于危难
多年来,杨森救助过的人不胜枚举。
2014年10月25日上午,健康东路联通大厦门前突然被一群人围得水泄不通,刚巧骑车路过的杨森判断这里一定发生了事故,顾不得多想,杨森立即将车丢放在一旁,拨开围观的人群。原来是一位老人跌倒在了路旁的护栏上,已失去知觉。杨森见后,立即上前,在一位热心女士的帮忙下将老人摆放至救护体位,实施急救。他首先对老人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查,在确认还存在呼吸心跳的情况下,立即采取掐人中、合谷等急救穴位进行紧急救护。但是就在这时,围观的一名群众指着杨森问:“老人是不是你撞的?”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杨森的心,但杨森并没有生气,只是淡淡地说:“我是一名应急救护员。”不一会,老人逐渐苏醒过来,恢复了意识,真诚地对杨森表达了感谢。
杨森说,他从来没有畏惧过因为实施应急救护而被人讹诈,“但是当那位年轻人用手指着我问老人是不是我撞的时候,我很心寒。我常常在想,如果有更多的人了解应急救护甚至懂得应急救护知识,那么在事故现场大家首先想到的就会是救人,而不是谁撞的。”多么朴素的语言,多么令人动容的语言。
在菜场帮骨折的老大爷做一个简单的悬吊,等他家人到来送去医院进一步治疗;在健身中心救护因癫痫发作突然倒地抽搐的健身爱好者……许多亲身经历让杨森深切感受到掌握专业的急救知识十分重要,既要见义勇为,更要见义智为。“比如菜场的那个老大爷,好多热心人想拉他肩膀把他扶起来,我赶忙制止,因为骨折后要避免二次受伤。最要紧的是简单固定住受伤部位,等待医生的进一步诊断。”
异地救人 上演生动培训课
2012年10月13日,杨森校医去南京西善桥中学进行工作经验交流。途中下车休息时,一位外地游客不明原因突然栽倒在地,口鼻流血,面部多处受伤,不省人事。突如其来的状况使在场的人乱作一团不知所措,有人急忙拨打急救电话。
正在这时,杨森拨开人群,立即将伤者摆放至救护体位,实施急救。他首先对病人进行生命体征检查,在伤者存在呼吸心跳的情况下,立即采取指压止血、掐人中、合谷等急救穴位进行紧急救护,不到两分钟的时间,伤者逐渐恢复了意识,脱离了生命危险。随后,杨森把伤者摆放至救护成功体位,等待120急救车到来。周围群众见伤者醒来都松了一口气,连声夸赞杨森。
杨森救人全过程的一些目击者告诉采访的记者,杨森利用掌握的急救技能为伤者的生命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也避免了一个悲剧的发生。同时在课堂之外,现场为群众上了一堂真实生动的应急救护培训课,让大家切身感受到掌握急救技能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淮安唯一 江苏“最美救护员”
“一些心脏病患者会出现心跳骤停的情况,在120没赶到之前,有必要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用胸外按压或其他方式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脏的自主搏动和循环……”杨森在很多学校,围绕现场急救概述、心跳骤停与心肺复苏、气道异物阻塞与急救方法等方面,杨森耐心细致地为学生进行理论讲解。除理论知识之外,他还与学生互动,就如何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和心肺复苏进行现场急救演示。
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杨森参加过很多次社会上的义务培训,为群众传授应急救护知识。自2009年加入清浦区红十字会志愿服务队后,他为全市救护培训做了大量工作。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杨森每年志愿服务时间都在240个小时以上。他经常加班加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迄今为止,累计培训人数近十多万人,培训足迹遍布全市多个县区。为了更好地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杨森自学了PPT,为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编写了统一的培训课件,有效地提升了应急救援志愿者服务队服务水平。因此,杨森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年年被评为清浦区红十字先进个人、淮安市优秀志愿者,2021年被中国红十字总会表彰为“中国红十字优秀服务典型”。
由省红十字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江苏省“寻找最美救护员”活动结果正式揭晓。10组来自全省各行各业的市民,登上了“最美救护员”的领奖台。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杨森,用平凡人的义举和所学的救护技能,多次成功挽救遇险群众的生命,最终成为淮安市惟一当选者。
朴素心愿 急救知识多普及
今年52岁的杨森,加入淮安市清江浦区红十字会志愿服务队13年,“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早已深深刻入他的心里。虽然他一直致力于传播应急救护知识,但问及他的心愿,杨森脸上仍然掠过一丝忧虑,“希望人人学会应急救护”。
杨森说,生命是顽强的,但有时也很脆弱。如果因为种种意外失去曾经鲜活的生命最为令人痛惜。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各种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心脑血管意外、溺水摔伤等事故时有发生,给大家、小家生命财产都造成很大损失。而生命抢救的黄金时间是心跳骤停后的4—6分钟,如果大家都懂得急救知识,就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不但可以利人,还可以利己。“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很多时候,也许并不是生命不可挽救,而是因为在第一时间没有得到正确的现场救护。普及急救知识真的很重要。”
据了解,我国应急教育普及率仅为1,与发达国家50的平均普及率相差甚远。杨森由衷地热爱志愿服务工作,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救护培训的行列中来,腾出一点时间,学习急救技能,遭遇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科学施救,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杨森说:“希望救死扶伤、友爱互助的精神发扬光大。”
杨森的事迹曾经被江苏电视台、新华日报、扬子晚报、江苏红十字报、淮安日报、淮海晚报、淮安电视台、人民网、中国江苏网等多家媒体报道,被评为江苏省最美救护员、国家红十字总会志愿者最高荣誉称号——五星级志愿者、淮安市第一批优秀志愿者、清浦区红十字先进个人。
杨森用自己的应急救护技能,在现场实施紧急救护,成功挽救十几个人的生命。杨森2002年成为中国骨髓库的成员,2009年加入清浦区红十字志愿者服务队,2011年成为无偿献血志愿者,累计献血4400毫升,2014年初获得江苏省“最美救护员”、2015年度“江苏好人”称号。
让杨森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经过培训的人学会了紧急救护知识,当身边人发生危险时他们能在第一时间实施救护。淮阴师院体育学院大学生、江苏省淮阴中学学生就曾利用他传授的心肺复苏救护方法,在“120”赶到之前成功挽救了一个个伤者的生命,杨森说:“这时候,我就深深感到自己的付出有意义、有价值。”
在本职工作中,杨森兢兢业业,尤其疫情最关键的时期,为了保护广大师生的安全每天吃住在学校,对每一位进校人员进行筛查和体温测量,以校为家连续一个月没有回家,确保把新冠病毒阻隔在校门之外。
二十多年来,对杨森校医来说改变的是工作单位,不变的是辛勤付出。以医德为重,将爱心化作明灯,为患者保驾护航续生命。路,在脚下延伸;爱,还在追求中升华。杨森校医为此收获了常人无法享受的精神快乐,他是辛苦的,他更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