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师资培训南京专班 栖霞5位学员顺利结业
发表时间:2025年04月03日来源:栖霞区红十字会
近日,2025年度江苏省公益性应急救护百万培训项目救护师资培训南京专班圆满落幕,栖霞区红十字会选派的五位学员顺利完成学业,取得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证书,为栖霞区应急救护知识的广泛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次参与培训的五位学员分别来自医疗、教育、企业等不同领域。培训期间,他们全身心投入,认真学习救护概论、心肺复苏理论与实操、创伤救护理论与实操、常见急症、意外伤害、授课技巧等课程内容。面对复杂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学员们相互交流、互相讨论。在心肺复苏实操练习中,大家以最高质量去练习按压手法和频率,做到细节化。创伤包扎训练时,他们上课认真学习,课间互相练习不断提升包扎的规范性和熟练度。
经过理论考试、操作考核和试讲考核等层层考验,五位学员凭借扎实的学习成果成功结业。
栖霞区红十字会副会长冯欣亲自参加培训,以身作则,在实操考试中以实景演示法赢得大家的掌声,还被评为本期培训班优秀学员。
培训结束后,学员们分别对此次培训抒发自己的感想:
冯欣:
参与其中受益匪浅,是在团队中的一份个人专业学习成长,也是基于所在岗位的一种换位工作思考。此次学习所得对我也是沉沉的收获和鼓励,让自己更深认知更明所需。
此次参加培训的每一位师资,无论是我们栖霞同去的,还是其他市区选拔的,可以说无一不付出、投入、努力,在自我要求中接受各位优秀授课老师的指导,认真思考、教学相长,付出的收获更显珍贵,每一位结业同学都是满满的成就和喜悦,同时也更内化提升了对红十字、对应急救护的感知和标准,为红十字而自信努力,再次感谢市会、感谢各位领导、感谢各位同仁伙伴。
马永贤:
春风终会化作雨
拿到师资证书的那一刻起,我明白我又多了一份事业归属。
我相信,那些蛰伏于双手的急救技能,终将在命运裂隙里绽成接引天光的藤蔓。那些在培训课上习得的,从了解、到熟悉、到掌握的急救知识,终将在某个猝不及防的时刻,通过我们的手,通过我们培训出的救护员们的手,在生命干涸处,掘出希望的泉眼。
这些天学习的场景将会成为我的美好记忆:同学们在人体模型旁反复练习胸外按压,指节发红,额前出汗;老师带领大家练习时,三角巾和绷带翻飞,编织着守护生命的经纬;理论课程中,那些对于我来说司空见惯的医学名词,在老师温润的讲述中舒展成会呼吸的图谱、充满活力的音符……我这时才明白,救护培训老师们,原是天地间最温柔的摆渡人。红十字会授课老师们身穿的这一身红白马甲,将成为我身上藏蓝警服和白大褂以外的另一种神圣。
我似乎顿悟了,急救包是穿越生死罅隙的诺亚方舟,院前急救是医院急诊急救有效完成的基础和前提,CPR胸外按压的过程明明是生命线在重新连接和努力延续,每个正确施救的姿势都是写给生命的十四行诗……红十字志愿服务,藏着对生命最深的敬重。
师资证书上的橄榄枝如此金黄明亮,是我这个春天见到的最美的颜色。成为救护师资,我们就成了传递急救技能的介质,更成了唤醒生命意识的火种。就像古人在驿站栽种槐树为后人遮阴,我们亦需将急救知识化作年轮,让它在更多人的生命里静静生长。
泰戈尔说“生命不是蜡烛,而是火炬”,而我们正擎着这捧火光走向人间。从此每片春风过处,都将携着止血带的经纬;每场夜雨落下,总会响起AED重启心跳的韵律。当某天,你我在遇见需要救助的生命,都定会俯身如春风般轻语:“别怕,我是红十字救护员。”
李燕:
为期五天的救护师培训既紧张又充满收获。在这短暂而紧密的学习时光里,我不仅急救知识与技能得到提升,更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救护师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南京市红十字会精心安排南京著名医院的主任医师用真实的案例和生动的讲解,让我们对急救工作充满了敬畏之心,也激发了我深入学习、提升自我能力的决心!随着课程的深入开始分组学习,王娟老师是我们二组的福音老师,讲课清晰易懂,耐心带领我们组进行各项急救技能的实操练习,从心肺复苏到从头到脚的止血包扎再到骨折固定和特殊伤的包扎,通过反复练习和同学间的相互交流指导,逐渐掌握了这些关键技能。我们组选择的救援任务是肠外溢的包扎,我们组员之间明确的分工和默契配合很快就完成了包扎。
3月27日晚上七点有幸参加栖霞区红十字会苗蕾老师的直播课,苗老师专业讲解春季家庭急症和现场急救,学到了很多常见的家庭急症在家应该如何应对,满满的干货。
第五天祁玉清老师给我们前面四天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与升华,用她资深的教学经验教我们成为一名具有良好品质和专业素养的救护师,感恩感谢祁老师为我们打开了急救教学的大门。
回顾这五天的点点滴滴,我深感自己不仅在专业技能上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今后,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救护师资,培养出更多的急救员,为守护生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周建强:
急救之光 点亮生命
当我踏入江苏省公益性应急救护百万培训项目救护师资初训班南京专班的那一刻,便开启了一段充满挑战与成长、责任与使命的非凡旅程。这段经历,如同在我生命中点亮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急救知识全新认知的道路,也让我对守护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担当。
初入培训课堂,专业讲师们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生动的案例,为我们打开了急救知识的大门。从心跳骤停时心肺复苏的黄金救援时间,到创伤出血时不同包扎方法的运用,再到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法的精准操作,每一个知识点都像是一颗救命的种子,被精心播撒在我们心间。当了解到每年我国因各种突发状况,许多生命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消逝,而如果现场有人掌握急救技能,结局或许会被改写,我的内心充满了震撼与使命感。这些知识不再是书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能实实在在拯救生命的希望之光。
实践操作环节,是培训中最具挑战却也最有意义的部分。培训中,我系统学习了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创伤包扎等基础急救知识,更通过大量实践操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这不仅是对我学习成果的肯定,更让我深知掌握这些技能的重要性。在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模拟创伤包扎、骨折固定等场景练习中,我也深刻体会到每一个正确的按压动作、每一次精准的包扎,都可能在关键时刻拯救一条生命。
小组讨论与交流环节,让我从不同学员身上汲取到了多元的知识和经验。大家来自各行各业,有医护人员带来专业的医学见解,有教师分享在校园中可能遇到的突发状况,还有社区工作者讲述基层面对的各种意外场景。在热烈的讨论中,我拓宽了自己的思维边界,认识到急救知识的应用场景是如此广泛,也明白了传播急救知识需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此次培训,不仅是技能的学习,更是心灵的触动与责任的传承。作为一名即将成为救护师资的学员,我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我决心要将在这里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毫无保留地传递给更多人,让急救知识成为大众生活中的必备常识。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多一份急救意识,多掌握一项急救技能,社会就会多一份安全保障,无数生命在危急时刻就多了一份被拯救的可能。未来,我将带着这份信念与责任,踏上传播急救知识的道路,让急救之光在更多人的心中闪耀,为守护生命贡献自己的力量 。
朱偃:
退休一年多了,我爱好旅游,热爱救护工作,有CPR的师资证,担任过一些CPR培训的助教。这次有幸参加了江苏省2025年3月24-28日的公益性应急救护百万培训项目救护师资培训南京专班学习,受益匪浅。为期五天的课程,六位富有医学知识兼有实际操作经验的资深老师,由浅入深,生动有趣,严谨的教学,让我的医学知识见长,实操能力增强。和优秀的、年轻的同学一起学习,让我活力满满。老师严格的考核,又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以后,应急救护的教学和实践,将成为我的一个重要的人生目标。
此次五位学员参加救护师资培训归来,为栖霞区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事业增添新活力。在关键时刻能够伸出援手挽救生命,为守护生命安全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