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博爱塑魂”的青春践行者——00后大学生捐献造血干细胞传递生命火种
发表时间:2025年04月17日来源:南京市红十字会
4月15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一名00后大学生姜昶能同学在采集医院成功捐献了324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此举为一位素不相识的男性血液病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他也因此成为江苏省第1589位、南京市第226位、栖霞区第29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场跨越时空的生命接力,不仅是一次生命挽救行动,更是一堂生动的“博爱”实践课。
两次配型,一颗初心
21岁的姜昶能是该校语言学院2022级学生,这并非他第一次与造血干细胞捐献结缘。早在2023年9月,姜昶能就曾与一位患者初配成功,但因对方病情变化未能完成捐献。今年1月,当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再次打来电话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能够两次配型成功是非常难得的缘分,既然有机会救人,当然要全力以赴。”姜昶能说。
校训指引,以行证道
“博爱不仅是理念,更是行动;塑魂不仅是目标,更是每一天的实践。”姜昶能在采访中反复提及学校的校训。2022年11月,他在参与校区献血活动时首次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意义,便毅然加入中华骨髓库。在他看来,学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公益活动,让“奉献”从书本概念变成了青年人的自觉选择。
生命纽带,心灵洗礼
采集过程中,看着血细胞分离机缓缓运转,姜昶能感慨良多:“这些干细胞将在一个陌生人身体里重生,我们从此共享生命的密码。奉献不是单方面的给予,它让我更深刻理解了生命的相互成全。”他形容这次经历是“心灵的洗礼”:“当我们能用自身力量延续他人生命时,个体的价值便有了更厚重的意义。”
呼吁同行,传递星火
作为学生,姜昶能深知个人力量有限,但他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呼吁更多同龄人关注公益:“无论是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还是参与社区服务,每份善意都能汇聚成改变世界的力量。让爱与希望的火种在更多人心中点燃,让生命的光芒在奉献中闪耀”
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姜昶能同学的事迹是学校“博爱塑魂”育人理念的生动体现。近年来,该校通过“生命教育课”“社会公益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将社会责任融入成长历程,培养勇于担当、拥有高尚品德的新时代青年。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也呼吁,造血干细胞捐献技术很成熟,希望更多健康适龄公民加入志愿队伍,为血液病患者点亮生命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