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

死与生的“摆渡人”

发表时间:2023年07月17日来源:涟水县红十字会

我是涟水县红十字会秘书长、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淮安地区)、江苏省红十字会赈济救援队队员张雪林。

我曾经是一名军人,退役后选择了从事红十字会工作。12年来,始终践行“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全面完成了应急救护宣传培训、捐献造血干细胞动员组织、社会救助募捐备灾救灾等“三救三献”工作任务,2次被评为“淮安市红十字会优秀工作者”,4次被评为“涟水县先进工作者”。2015年,根据组织安排,我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工作,8年来,实现遗体捐献18例,器官(角膜)捐献86例,有效延续了196名重症患者的生命。2021年,获得“全国优秀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称号。

 

——迎难而上,打开红会工作的新局面

2011年的涟水县红十字会刚刚独立办公,只有1间办公用房,无工作用车、无经费保障。初到红十字会时的重重困难,没有吓退部队出身的我,没有老师,就自己学习、自己上课,没有工作经费,就用自己的工资顶上。

12年来,我完成了7例志愿者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550份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5628人次救护培训、41650人次普及培训。推动组建了一支数百人的志愿者队伍和一支覆盖乡镇、社区、学校的红十字基层组织,常年配合县红十字会开展知识宣传、救护培训、养老照护、募捐、救助等工作,动员民营企业和社会各界捐款超100万元,出色地完成了省市县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我注重红十字精神的宣传和推广,多篇稿件被国家红十字总会采用,在淮安市电视台、涟水电视台、淮安日报及涟水日报等媒体发表文章32篇。2018年12月31日,经过多次沟通协调,涟水“渐冻症”老人徐士杰顺利完成遗体捐献意愿。徐士杰和我的故事《2018年最后一天,已故“渐冻症”老人完成了生前最后一个愿望》被广泛转载,3天时间点击量超过九千多万,广泛宣传了大爱和奉献的正能量,有效扩大了红十字会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给器官捐献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那年的2月3日,省红十字会电话通知我: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有一例器官捐献者待捐。由于当时淮安疫情形势也非常严峻,城市基本上处于“停摆”状态。加上捐献分配系统在收索、选择受捐者也要有一定的时间。而此时此刻,淮安市区的饭店宾馆已经全部关闭,没有办法,我只能选择吃住在自己的车上。深夜的寒冷、饥饿挡不住内心爱的火焰,终于在2月4日的早上顺利完成捐献,让三个人获得重生、两个人重见光明。从医院出来后,我感到无比的欣慰,但是因为小区封闭管理,加上我是从医院出来的,不知道有没有疏漏的环节,为了对自己负责和对小区居民负责,我没有贸然回家,而是自己一个人开车在公园里待了一天后,确定自己没有发热咳嗽症状,才悄悄地回到家里,又自己隔离了几天才敢出门。

面对工作,我不讲条件、不提待遇,靠着“绝不让涟水丢脸”的坚定信念,身体力行、广泛带动,让各级领导和社会公众进一步认可了红十字事业。

 

——责任担当,做好生命延续的参与者

我深知自己在红十字事业的责任和肩上的重担,苦练内功、专研业务,利用自己的从医经验,顺利考取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资质,成为淮安市唯一的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开始了“奔走生死边缘,连起生命两端”的奔波。面对红十字工作,肩上的责任激励着我努力专研政策、法律、医学、伦理等多方面知识,锤炼过硬本领,练就强大内心。当捐献者从重症监护室向手术车转移时出现心跳呼吸骤停,我不顾一切在移动手术车上熟练对病人经行心肺复苏,用专业的知识和过硬的本领为移植赢得了宝贵时间,为重症患者赢得更多的重生机会。面对人体器官捐献,时刻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高标准完成捐献每个环节,不负生命重托。

多年来,我一直发扬着军队的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优良作风,只要接到器官捐献指令,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在五分钟内出发前往捐献地点。面对临时接到的捐献指令,在外出差的我迈着被开水烫伤包着纱布的双腿,义无反顾冒着大雨前往捐献医院。面对46个月的左侧额颞叶脑出血的小朱军突然死亡的噩耗,我第一时间连夜赶往医院为家属进行心理疏导、问题协调和手续办理,经过一天一夜的紧急协调解决,小朱军顺利完成器官捐献,他的一对肝脏、肾脏以及眼角膜将让6人获得新生,小朱军的事迹被学习强国平台、人民网、新华网广泛转载,引起社会的热烈反响。

面对无数个漆黑的夜晚,我曾害怕过,也犹豫过,也哭过,但我从没有后悔过。曾经的军旅生涯,铸就了我坚强勇敢的品质,我愿意不懈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那些无私伟大的捐献者致敬。

 

——真诚相待,当好捐献协调的沟通者

作为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捐献过程中,我始终注重发挥“协调”作用,尽最大可能通过自己的诚意和专业知识赢得每一例捐献者及家属的认可。当死亡和重生纠结在一起的时候,始终站在捐献者家属的角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面对捐献过程中个别家属不理解、不配合等现象,我时刻告诫自己要理解家属,耐心倾听,寻找突破口。在一次捐献过程中,受远房亲属情绪影响,原本同意的家属内心开始动摇,通过持续的耐心倾听,远房亲属表达了对捐献者深深的爱和不舍。我真情劝慰:“我们最大的愿望都想让他活下去,生命不可挽回,但我可以尽全力让他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下去”。经过一番细致工作,捐献者家属签下了捐献同意书,家属抱着我失声痛哭:“我们相信你,兄弟交给你,我放心了,你从头到尾都是为我们好,真正尊重我们,理解我们”。这次成功捐献,让期盼着的3名患者生命得到了延续,2个人重见光明。

国家对人体器官捐献工作有着严格的要求,捐献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一道难题都有可能让捐献者家属动摇。面对捐献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意外,我始终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用最快、最高效、最规范的方式进行处理,扎实保证了捐献工作的顺利开展。面对捐献者因年轻时躲避计划生育改名换姓,导致身份无法确定时,我和团队夏永祥老师按家属的叙述及时联系各级机关,通过所在省份的公安厅、市县公安局、乡镇派出所联系到当地村干部和户籍民警,苦守电话48个小时,通过各级公安系统的盖章和证明,最终使捐献者身份得以确认,得到了可以捐献的指令,他们的这一次坚持和捐献者的大爱无私,挽救了4个人的生命,让2个人重见光明。

 

关于红十字事业,我一直告诉自己:“要无愧生命之托,拥爱前行,在人体器官捐献事业上无怨无悔的继续奋斗下去,不断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贡献更多红十字正能量。”

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未来的时间里,我将和其他红十字工作者一起齐心协力,把涟水、淮安、江苏乃至全国的红十字事业做得更好,为红十字事业逐渐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实践奉献自己绵薄之力。


死与生的“摆渡人”

2023-07-17    来源:涟水县红十字会

我是涟水县红十字会秘书长、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淮安地区)、江苏省红十字会赈济救援队队员张雪林。

我曾经是一名军人,退役后选择了从事红十字会工作。12年来,始终践行“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全面完成了应急救护宣传培训、捐献造血干细胞动员组织、社会救助募捐备灾救灾等“三救三献”工作任务,2次被评为“淮安市红十字会优秀工作者”,4次被评为“涟水县先进工作者”。2015年,根据组织安排,我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工作,8年来,实现遗体捐献18例,器官(角膜)捐献86例,有效延续了196名重症患者的生命。2021年,获得“全国优秀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称号。

 

——迎难而上,打开红会工作的新局面

2011年的涟水县红十字会刚刚独立办公,只有1间办公用房,无工作用车、无经费保障。初到红十字会时的重重困难,没有吓退部队出身的我,没有老师,就自己学习、自己上课,没有工作经费,就用自己的工资顶上。

12年来,我完成了7例志愿者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550份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5628人次救护培训、41650人次普及培训。推动组建了一支数百人的志愿者队伍和一支覆盖乡镇、社区、学校的红十字基层组织,常年配合县红十字会开展知识宣传、救护培训、养老照护、募捐、救助等工作,动员民营企业和社会各界捐款超100万元,出色地完成了省市县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我注重红十字精神的宣传和推广,多篇稿件被国家红十字总会采用,在淮安市电视台、涟水电视台、淮安日报及涟水日报等媒体发表文章32篇。2018年12月31日,经过多次沟通协调,涟水“渐冻症”老人徐士杰顺利完成遗体捐献意愿。徐士杰和我的故事《2018年最后一天,已故“渐冻症”老人完成了生前最后一个愿望》被广泛转载,3天时间点击量超过九千多万,广泛宣传了大爱和奉献的正能量,有效扩大了红十字会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给器官捐献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那年的2月3日,省红十字会电话通知我: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有一例器官捐献者待捐。由于当时淮安疫情形势也非常严峻,城市基本上处于“停摆”状态。加上捐献分配系统在收索、选择受捐者也要有一定的时间。而此时此刻,淮安市区的饭店宾馆已经全部关闭,没有办法,我只能选择吃住在自己的车上。深夜的寒冷、饥饿挡不住内心爱的火焰,终于在2月4日的早上顺利完成捐献,让三个人获得重生、两个人重见光明。从医院出来后,我感到无比的欣慰,但是因为小区封闭管理,加上我是从医院出来的,不知道有没有疏漏的环节,为了对自己负责和对小区居民负责,我没有贸然回家,而是自己一个人开车在公园里待了一天后,确定自己没有发热咳嗽症状,才悄悄地回到家里,又自己隔离了几天才敢出门。

面对工作,我不讲条件、不提待遇,靠着“绝不让涟水丢脸”的坚定信念,身体力行、广泛带动,让各级领导和社会公众进一步认可了红十字事业。

 

——责任担当,做好生命延续的参与者

我深知自己在红十字事业的责任和肩上的重担,苦练内功、专研业务,利用自己的从医经验,顺利考取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资质,成为淮安市唯一的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开始了“奔走生死边缘,连起生命两端”的奔波。面对红十字工作,肩上的责任激励着我努力专研政策、法律、医学、伦理等多方面知识,锤炼过硬本领,练就强大内心。当捐献者从重症监护室向手术车转移时出现心跳呼吸骤停,我不顾一切在移动手术车上熟练对病人经行心肺复苏,用专业的知识和过硬的本领为移植赢得了宝贵时间,为重症患者赢得更多的重生机会。面对人体器官捐献,时刻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高标准完成捐献每个环节,不负生命重托。

多年来,我一直发扬着军队的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优良作风,只要接到器官捐献指令,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在五分钟内出发前往捐献地点。面对临时接到的捐献指令,在外出差的我迈着被开水烫伤包着纱布的双腿,义无反顾冒着大雨前往捐献医院。面对46个月的左侧额颞叶脑出血的小朱军突然死亡的噩耗,我第一时间连夜赶往医院为家属进行心理疏导、问题协调和手续办理,经过一天一夜的紧急协调解决,小朱军顺利完成器官捐献,他的一对肝脏、肾脏以及眼角膜将让6人获得新生,小朱军的事迹被学习强国平台、人民网、新华网广泛转载,引起社会的热烈反响。

面对无数个漆黑的夜晚,我曾害怕过,也犹豫过,也哭过,但我从没有后悔过。曾经的军旅生涯,铸就了我坚强勇敢的品质,我愿意不懈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那些无私伟大的捐献者致敬。

 

——真诚相待,当好捐献协调的沟通者

作为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捐献过程中,我始终注重发挥“协调”作用,尽最大可能通过自己的诚意和专业知识赢得每一例捐献者及家属的认可。当死亡和重生纠结在一起的时候,始终站在捐献者家属的角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面对捐献过程中个别家属不理解、不配合等现象,我时刻告诫自己要理解家属,耐心倾听,寻找突破口。在一次捐献过程中,受远房亲属情绪影响,原本同意的家属内心开始动摇,通过持续的耐心倾听,远房亲属表达了对捐献者深深的爱和不舍。我真情劝慰:“我们最大的愿望都想让他活下去,生命不可挽回,但我可以尽全力让他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下去”。经过一番细致工作,捐献者家属签下了捐献同意书,家属抱着我失声痛哭:“我们相信你,兄弟交给你,我放心了,你从头到尾都是为我们好,真正尊重我们,理解我们”。这次成功捐献,让期盼着的3名患者生命得到了延续,2个人重见光明。

国家对人体器官捐献工作有着严格的要求,捐献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一道难题都有可能让捐献者家属动摇。面对捐献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意外,我始终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用最快、最高效、最规范的方式进行处理,扎实保证了捐献工作的顺利开展。面对捐献者因年轻时躲避计划生育改名换姓,导致身份无法确定时,我和团队夏永祥老师按家属的叙述及时联系各级机关,通过所在省份的公安厅、市县公安局、乡镇派出所联系到当地村干部和户籍民警,苦守电话48个小时,通过各级公安系统的盖章和证明,最终使捐献者身份得以确认,得到了可以捐献的指令,他们的这一次坚持和捐献者的大爱无私,挽救了4个人的生命,让2个人重见光明。

 

关于红十字事业,我一直告诉自己:“要无愧生命之托,拥爱前行,在人体器官捐献事业上无怨无悔的继续奋斗下去,不断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贡献更多红十字正能量。”

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未来的时间里,我将和其他红十字工作者一起齐心协力,把涟水、淮安、江苏乃至全国的红十字事业做得更好,为红十字事业逐渐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实践奉献自己绵薄之力。